我校自推广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来,许多教师积极实践,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了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特举办五环有效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教案等征文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征文体裁:
五环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教案(含说课稿)、案例和感悟、学生对五环课堂教学的感受和评价。
二、征文字数:
教学设计、论文(2500-5000字)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述严谨,语言准确精炼。教案(1500-5000字)教学环节完整,重难点突出,学法指导具体。案例与感悟(1000字左右)题目生动新颖,叙述完整清楚,感悟深刻富有启发意义。
三、征文要求:
1、严禁下载和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2、每人必须提交一份教案或一个案例(最多可交两份教案,两个案例)
3、凡是撰写论文的,可以不再提交教案和案例。
4、语文教师需提交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评价,每班三份。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
(可以就整体来谈,也可以就某门学科来谈;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大家的感受。)
5、文稿要提供打印稿一份,电子文档一份。一律用A4纸,题目用小3号宋体加粗,小标题用小4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4号楷体字。序数按照一、1、①、a排列。
6、教案和案例中若需插入课堂教学活动、小品、板书等图片,可和郭丽丽老师联系拍照扫描。
四、交稿时间与地点:
2009年3月1日前报送教育科学研究室刘松林老师。
五、评审和奖励
届时由课改领导小组集中统一评审。本次将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占15%,二等奖占25%,三等奖占40%),并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及奖品(按件奖励)。本次获奖文章基本收编于书中(最多两人合作,请务必注明。)
2009年1月15日
【案例与感悟示例】
我是第十组
课堂上,学生对自主探究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有时还会出现意外的惊喜。记得那一次,我让同学们对《勇气》和《生死攸关的烛光》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在师生互动时,我依次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了全班九个组比较的结果。展示完后,我发现讲桌上还有一份,上面写着第十组。我很奇怪,就问:“谁是第十组?”这时候,坐在第一排的个子很矮的小鼎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第十组。”大家一听“轰”地笑了起来。我说:“你不是第三组吗?为什么——”他突然眼睛红红的,说:“他们说我讲得不好。”啊,原来如此。看来他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我马上鼓励他。于是我立刻把他对两篇课文的比较展示在屏幕上,朗读了他对两篇文章的分析,评价了他分析的独到之处,并且表扬了他这种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精神。同学们热烈地为他鼓掌,他甜甜地笑了,我的眼睛却潮湿了,因为他的分析决不是最好的,而这一幕却是最最感人的。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决不能只把眼睛盯着几个尖子生。而教师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民族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高。
【教案示例】
海 燕
高尔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家文学常识
②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③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④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品味朗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式
1.重点:理解高尔基是如何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方面来塑造海燕的形象的。
2.理解对比和衬托在文中的运用。
3.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通过提供给学生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从而理解本文海燕形象的深刻意义及其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2分钟)
同学们,见过海燕吗?海燕常于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今天我们学习的《海燕》一文,是一篇慷慨激越,豪情满怀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那么,高尔基是哪个国家的作家?他为什么要写海燕?文中的海燕又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呢?下面同学们根据目标,自主学习。
二.确定目标,自主学习(5分钟)
1.查找资料,掌握作者常识及文体知识。
2.了解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或查阅词典掌握文中重点词的读音和意义。
【反馈检测】(10分钟)
1、《海燕》的作者是(),()国的作家。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为《》《》《》。(要求90%以上学生要当堂掌握。)
2、写作背景(学生了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海燕》选自1901年3月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亲自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感受到了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海燕》发表后,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3、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文段。(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朗诵,也可双人,也可单人,还可表演,最后全体同学朗读。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点评)
4、给以下词语注音(要求90%以上学生要当堂掌握)
呻吟(shēn yín )胆怯 ( dǎnqiè)翡翠 (fěicuì)
掠起 (lüèqǐ)蜿蜒 (wān yán )飞窜(fēicuàn )
5、解释以下词语(要求90%以上学生要当堂掌握)
呻吟: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本文用来比喻海浪。
号叫:本文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6分钟)
【预设问题】课文以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为背景,按海面景象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幅画面?本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画面一:暴风雨将来(1-6段)
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自信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画面二:暴风雨逼近(7-11段)
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画面三:暴风雨即临(12-15段)
海燕胜利的预言,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线索:以暴风雨渐渐逼近为线索
四.合作探究师生互动(12分钟)
阅读画面一:暴风雨将来(1-6段)
【预设问题】
1、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环境怎样?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正面描写海燕?
2、海燕叫喊的含义有什么? 写乌云听出了这叫喊声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3、找出描写“海鸥”、“海鸭”、“企鹅”丑态的词语,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渲染了环境险恶
从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比喻准确、精当,勾勒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高傲的飞翔” 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以拟人写法给海燕行动赋予人的情态、神韵。然后从“声音”阐发了海燕叫喊的深刻含义
2、海燕叫喊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写乌云听出了这叫喊声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充满对暴风雨的渴望”“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运用排比句式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渲染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3、找出描写“海鸥”、“海鸭”、“企鹅”丑态的词语,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五.归纳小结(5分 )
(学生说本节课的收获,师小结。)本节课我们掌握了作者文学常识及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了写作背景,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明确了作者从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写海燕,勾勒出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同时用“乌云”“海鸥”、“海鸭”、“企鹅”来反衬海燕,从而突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1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第一部分,明确了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自信渴望暴风雨的到来。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14分钟)
阅读画面二:暴风雨逼近(7-11段)
【预设问题】
1、这一部分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时代背景)
2、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体现了海燕的什么精神?
明确:1、乌云凶暴,雷声轰响,狂风吼啸,这些意象象征了“黑云压城”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而“狂风”“不甘心”“恶狠狠”“甩”和“摔”,这些词语,写出了它的猖狂反扑。说明俄国当时的白色恐怖严重,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
2、海燕从“叫喊”到“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
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第三个画面:暴风雨即临(12-15段)
【预设问题】
3、“——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的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句反复,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
第二句祈使句鼓舞人心,是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富于号召力和战斗力。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三.重点探究,小组合作(5分钟)
【预设问题】
4、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5、大海、暴风雨、太阳、海鸥等,风云雷电又分别代表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回答)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6、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找出并加以品析。
明确:4、海燕——英勇善战、大智大勇、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作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怯弱的不革命者;以及“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5、大海——革命高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
暴风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海鸭、海鸥、企鹅——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光明的未来。
乌云、闪电、狂风——反革命的的黑暗势力。
写作手法:象征
【教师点拨: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于物。象征的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6、如: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比喻、拟人。“黑色的闪电”形象的写出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的飞翔” 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人的性格是拟人。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②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比喻、拟人,显示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反复,表达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心
③“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比喻,表现反动势力的猖狂凶狠,气焰嚣张;拟人,表现广大人民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比喻,表现反动势力的垂死挣扎
四.四面互动,质疑问难(学生提问)(5分钟)
【生成问题】象征与比喻的区别是什么?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难点点拨】
①象征:一种表现手法。不是在一句话中完成的,而是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完成的。比喻:一种修辞方法。 可在一句话中完成。
②比喻可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
③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如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的手法就称为象征手法,这是比喻与象征之间一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五.归纳小结,梳理整合(5分钟)
比一比哪个小组小结得最精炼最到位?(可由小组探究,然后展示)
明确:主旨:课文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高傲飞翔、勇猛搏击的描写,热情讴歌了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表达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感情。
写法:《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突出特色:象征手法运用。
板书:(可由学生设计)
六.反馈达标,巩固强化(5分钟)
1、《海燕》是一首诗,是高尔基1903年3月写的“幻想曲”《》的结尾部分,原题《》。
2、指出其象征意义
海燕——大海——
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
乌云、狂风、雷电——
3、“像黑色的闪电” “高傲的飞翔”各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这篇散文诗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5分钟)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阳光照耀,又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
可从不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用毅力和智慧战胜困难,相信“不经风雨哪来彩虹”等方面具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