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校要闻

九问中小学课程建设!一张大课表背后的学问有多深?|洛阳二外

更新时间:2019-06-17 10:24:00点击次数:4646次

6月16日,由洛阳市教育局主办,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派-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开放·人文·多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晗清、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洛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长河、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校长白帆、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等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特色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要素。校长们应当把握学习反思的机会,将理论和经验,转化为课程建设的思考力、实践力和创新力。”

正如洛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长河在致辞中所言,洛阳市300位校长在这场深度研讨中,与专家们一起,叩问中小学课程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方法!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致辞

01

问:课程是什么?

“课程,是学校的育人蓝图。一张大课表的背后,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观,体现着校长的智慧。”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报告中尤其强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基础,必须开足开齐开好。校本课程是活力来源,让学校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改变千校一面的课程状态。”

付教授分析了国家对课程建设的5点政策导向,第一,建构对课程教材决策、实施、研究三级管理体系的架构;第二,开展课程实施监测;第三,关注综合课程;第四,完善校本课程;第五,探索课程整合。

02

问:200门校本课程之后,该怎么做?

在校本课程方面,付教授说道,在课改初期,学校凭借探索的热情,第一步把校本课程开出来、第二步把课程数量提起来,一下做到几百门课程。这是该“点赞”的!

然而新的发展阶段,应当充分考虑质量,做到精致化、科学化、规范化,有限的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如何实现质量?付教授给出了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对学校、学生需求与现状分析;

二是理清学校课程整体结构图;

三是完善课程纲要、实施方案。

03

问:综合实践课程,怎样出实效?

关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普遍性问题,付教授指出两点问题:

第一,必须转化,将国家要求的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等专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主题。

第二,秩序完整,让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反思实现目标。比如社会服务类课程,必须经过“发现需要、制定计划、开展服务、反思经历、分享活动经验”这个完整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说,综合实践课程,只有在北上广才能出彩。“不要被所谓的成果和评价误导,其实在农村,广阔的大自然,激发好奇的素材更多。”

04

问:如何培养幸福健康的人?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家裴娣娜关门弟子吴晗清为校长们带来全新的视角:“课程的初衷,是培养什么人,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幸福健康的人。”

吴教授形象地比喻,人生是个多变量的方程式F(X)=f(a,b,c),变量是父母、自身和他人。吴晗清三商模型结构包括:智商(感知、记忆、思维、应用、创新)、情商(认识自己、体谅他人)和行商(信仰、正能量、行动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吴教授分享了他数百个学校的研究体会:“让我灵魂最震撼的教育案例,没有一个是北上广深的。一个不起眼的江西小城的幼儿园园长,用40年时间,追踪了300个学生的成长轨迹。这就是,用菩萨的心做专业的教育。”

05

问:如何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化,就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教育理念、价值引导下,将纷繁复杂的课程内容进行规整。使得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构成的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核心价值一以贯之。从而内容简约、成本经济、反馈有效、高度达成培养目标。

吴教授指出,课程结构有3个水平层次:缺乏主体意识的科目堆砌、基于素养类别的课程拼盘、指向课程目标的精致结构。吴教授介绍了大量学校案例,说明课程结构化的方法路径。

06

问:如何找到特色办学的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为大家分析了北外附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语言是一种力量。”北外附校抓住语言特色,开发“英语实践新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以英语作为学习用语、进行体验式教学,在很多课程中渗透语言。

“语言是一种文化。”北外附校坚持做真教育、创新课堂,构建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新课程体系。围绕语言特色,形成“以外语办学为特色核心”的国际化学校。

07

问:课程建设的两大落点?

林校长提出,与课程改革同样迫切的,是如何改变课堂。“提供学生自主构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语言组织,充分享受既有形式也有内容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

而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落地的第二大抓手。北外附校积极探索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正确的教育”。

08

问:特色课程,在一线实践中的教育智慧?

1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长私享塾在我校继续召开。8位洛阳知名中小学校长,与专家们分享经验、碰撞智慧。

作为洛阳基础教育的旗舰学校,白帆校长总结的学校发展历程和课程特色,正是一线教育实践中最宝贵的智慧。从2.5万元、27个老师、280位学生,到今天“一校四区”的格局、中原教育的一面旗帜,洛二外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白手起家。

令二外迅速走出困境的法宝,正是课程。2002年建校伊始,白校长就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研发了“小公民素养课程”,开展一米线教育、男子汉教育、诚实教育、宽容教育、环保教育“五大教育”。

2004年,洛二外就开始研发自己的课程,2007年出版校本课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特色化的课程优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一是连环式德育课程——校园贸易节,在活动中设计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环保意识、纳税意识、爱心孝心暖心等等,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领导力课程。通过模拟联合国、辩论与演讲、跨文化交流的研学等等丰富的课程体系,渗透领导力培养,让孩子们“开口便知二外人,落笔便知二外人,登台便知二外人”。

付宜红教授在讨论中,总结洛二外是“以人的素养培养为基础,以德育为重心,以特色为引领”,将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立住了”。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也认为,洛二外是“一线教育创新成果的代表”。作为首批“寻找未来学校案例集”基地校,洛二外的教育人们,用教育的理想,做理想的教育,办出了未来学校的精神。

09

问:一线教育人,关心的课程建设问题?

更多的洛阳中小学教育人们畅所欲言。

原洛阳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呼吁,校长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价值培养。

洛阳市实验小学校长李青青说道:“你看到的学校的样子,其实就是课程的样子。课程研发的目的,应当是解决学校和学生的真问题。”

洛阳市龙城双语学校校长胡立松介绍了“家庭课程”的创新实践,将历史文化点,成为课程资源地,由家庭共同完成、融合课程目标。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李有忠分享了学校的全人教育经验,并且创新性地探索每日课程框架性模式,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

洛阳市北二分校校长张胜辉能记住全校1000多名孩子的名字,他提倡校长必须懂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洛阳市东升二中校长胡成勇提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将课程比作“自助餐”,要让孩子们有多元选择、吃得饱。

洛阳市实验中学校长刘桂宾的“共生并长课程体系”很好地回应了侯局长的建议。实验中学将生命学基础、人文基础融入课程,同时探索单元化、系列化的微课程体系。

正如林卫民校长在分享环节所说:“大量智慧在教育第一线。只要发挥一线老师主动性,发现问题的眼光比校长更敏锐、解决问题的办法比专家还要多。”

关于教育一线实践、更加聚焦课程、关注课堂活力、关注教师成长,正是这次研讨会的初衷。“今后校长派的活动将更多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谢文辉院长在致辞中说,“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基础教育改变的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biz=MzIzMDA5OTgxMw==&mid=2651886203&idx=1&sn=9ccc177f29b5d289055a426d3188e381&chksm=f35cac71c42b256754c168f05016e22f08a6b265229df34daa3c2b5941ee5ea23c5d4744b83e&token=1898995745&lang=zh_CN#rd微信报道链接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 Reserved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28815号    旧版入口 洛阳网站建设 :恒凯科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