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教学工作,写教案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备课成果的书面呈现。
教师好像一个导演。如果想要导演好整个课堂,就该有一个好的剧本,我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该有预见性,而这个“预见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凡事预则立。
有了教案,我们既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又能及时对照反思、适时修正教学的实施办法。没了教案,我们就会盲目从事,且事后无从比较、寻求提升。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年纪大、有经验的老师,他们是不是可以例外呢?通过观察“好教师”成长的过程,发现这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认真地编制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变数,今天一个管用的激励方法明天都不一定奏效。经验固然重要,但面对变化,凭经验办事有时会有失科学水准。
对于青年教师,还没有多少经验,备课写教案就更显得必要了,因为它能促进我们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帮助设计教学过程。有了认真备课这个前提,我们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自己精心编制的教案,不仅能见证自己的从教过程,而且会成为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一个阶梯。教案就好像是一份历史档案,以后再教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过往,再备课就会相对轻松一些。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写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有些教师有一定的经验,写起教案来会相对简单一些。不过简单不要发展成不写,更不能演化为备课可以不认真。现在的教材内容更新很快,面对的学生也有所不同,假如上课前不好好钻研的话,老教师也可能会很被动。能够上课是一回事,上出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课则是另一回事,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要达到业务上的精益求精,也必须好好理清上课的思路、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教学过程的巧妙设计。在备课的同时随即把好的想法记录下来,写入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路整理、确定和强化的过程。有了教案,心里就有了谱,就会避免由于凌乱无序而产生窘态。
当前,用于备课的信息、资料繁多,图方便照搬现成材料的备课办法不可取。备课要发挥集体力量、聚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共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产生具有个性特点和符合个人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即使是借用他人材料,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巧妙掺入我们自己教学思维的灵感、经验和再创造的智慧。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书写好各自的教案是教学态度的体现、教学思想和思路的展示,更是教师自我检验教学的一面镜子。一份成品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写好自己的教案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
*科学性。依标扣本,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创新性。构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差异性。各尽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操作性。以简驾繁,避免臃肿繁琐。
*变化性。灵活运用,避免死板教条。
*合理“详、简”。对教案的“详与简”要正确理解。详案也不是事无巨细,越详越好,大段的叙述文字,照抄教科书上内容,致使一节课的教案长达十几页,这不仅耗时费力,应用性也不强;简案也不是越简越好,除了罗列几个标题以外,教学过程的导入、练习、板书、提问......什么设计也没有,也是不可行的。
教案主要包含的内容:
*授课题目:本节课的课题。
*授课时间:实际上课的日期。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实验课、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写教学目标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是对有关思想情感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可能掌握的情况,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可接受的情况,把“备学生”落到实处。
*方法:包括教师授课拟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准备的教具:
*教学过程(程序):这是教案书写的重点,也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所在,更是教学思想的展示,其核心要围绕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铺展开来。应主要写清楚以下几点: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②写出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也就是把探究、互动、小结、反馈和延伸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认知规律之中。
*板书设计。一般来讲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宜直观精练、布局合理,利于归纳小结,纲领性强,便于引导。
*课后反思。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更是工作反思的实践者,反思教学是每位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写出反思内容:一是有无对教学材料的增加、删减、重组之处。可把创新使用教材的办法记录在反思中。二是教学中有无不足之处。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有什么改进策略。三是有无发现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四是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与原设计方案相符。
课后反思宜“短”——短小精悍、宜“平”——平中见奇、宜“快”——快捷及时。
赵忠义 整理
2015年4月